巩义新媒体

用户登录

首页

首页

资讯

查看

莫言一开口 B站又炸了

2022-05-22/ 巩义新媒体/ 查看: 214/ 评论: 10

摘要在五四青年节这天,莫言久违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,和年轻人说了些肺腑之言。画面里,他烧水,泡茶,带副老
手表维修

在五四青年节这天,莫言久违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,和年轻人说了些肺腑之言。

画面里,他烧水,泡茶,带副老花镜,拿出钢笔,在一摞稿纸上,回答了年轻人的提问——关于如何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,建议可以点开看看。

莫言出镜的,是B站今年的五四青年节短片《不被大风吹倒》。

最近几年,在青年节这天推出特别策划,已经是B站这个年轻人阵地的惯例。从《后浪》到《我不想做这样的人》,每年的短片都观点鲜明,颇具锋芒,也无一不成为话题制造机,引发全网热议。

而今年这个片子,调性则截然相反。

莫言给年轻人的信

在这个视频里,B站收起了棱角,从文学和困惑出发,邀请莫言给年轻人写了封信。

没有昂扬的鼓舞,没有长者的教育,更多是一个文学家平实的娓娓道来。

这样的转变,或许正切中了今天年轻人的心理症候。

01

莫言的精神支柱

人生遇到艰难时刻,应该怎么办?这是莫言在视频里回答的,年轻人普遍的疑问。

这是一个普世却又特殊的的命题。茫茫人生,千姿百态,每个人都逃不过一段难捱的困苦时光,而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又是不尽相同的。

如何面对艰难也成为了难解的题,就连能写出最磅礴尖锐文学作品的作家,也难以给出标准答案。

苦难,是人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

不过,作家可以用自己亲身经历,用自己有力的文字表达,给出可能的通路。视频里,莫言就分享了在人生艰难时候,陪他走过低谷的事物——一本书,一个人。

这本书的名字,是《新华字典》。

莫言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山东高密。小学没毕业,他就辍学在家,又因为年幼体弱,干不了重活,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。

那时,和他同龄的孩子,几乎都还在学校里,大家成群结队,而他只有自己。对于年纪尚小的少年来说,没有什么比孤单一人,还要忍受饥饿要更艰难的了。

一本《新华字典》,排解了他的孤苦。

《新华字典》,他的孤苦解药

在村庄里,能看的书非常有限,加上不在学校,接触书的机会更加微乎其微,对书痴迷的莫言极为难熬。

在这样的时候,即便是没有故事、没有情节的字典,也显得格外珍贵。

在这个巴掌大小的工具书里,童年的莫言得到了无限的精神力量。他看到了很多植物、动物的插图,还自己拼着拼音,学会了认不少的字。

字典虽然没有有趣的情节故事,却有每个汉字最完整的解读。于是,通过翻来覆去地翻读,莫言掌握了很多字真正的读音和意义,甚至了解到了一些古人遣词造句的规律。

巴掌大的字典,藏着一个世界,童年的莫言沉迷其中

长大后,他有机会看更多的书,也开始提笔写作。这一切的经历,都有当初这本被翻烂的《新华字典》的滴漏。

在困顿的时候,一本小小的工具书,也可以成为精神支撑,陪人度过漫长黑夜。

莫言分享的另一个故事,和他的爷爷有关。

小时候,他和爷爷去割草,天上忽然黑云密布,雷鸣逼近,是大风袭来的信号。

但爷爷并不慌张,双手紧攥着车把,紧绷着背,把大风抗过去,才慢慢直起身子。

爷爷和大风对峙的模样,成为莫言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幕,也支持着他,不惧人生的风雨。

爷爷的身影在莫言脑海中挥之不去

这两个故事,正是莫言在青年节这天,对年轻人送上的赠礼。视频末尾,他说道: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,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,奋勇前进。

其实,这个短片中,莫言说的话本身也并非什么特别的忠告,是大家都听过的道理;不过,这个视频的存在本身,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力量感。

莫言提笔给年青人写信

在视频中,莫言拿着信纸,缓缓讲述。他的阅读故事,他的叙述方式,和他作为文学家创造的作品,一齐构成了浓烈的经典文本气质,扑面而来。几分钟的时间里,人脱离现实,进入一个沉稳又有力的世界中,感受到久违的内心秩序的稳定。

02

剧变时代,青年苦寻答案

对年轻人来说,在2022年的当下,从莫言的这段分享中得到的,或许比其他任何人群都要多。

回看过去,这代年轻人的生活经验是极为特殊的。

从经济、社会到文化、娱乐,这代人的成长几乎与社会方方面面的高速腾飞相同步,昂扬、新鲜与快节奏是生活持续不变的主旋律,他们很难去相信有什么远方是无法抵达的,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愿景是无法实现的。

年轻人想做就能实现的事情有很多很多(《垫底辣妹》剧照)

与此同时,这代人也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如影随形,他们熟悉最新的技术,浸润于社交媒体,创造和分享着最新的流行词,是开放与互联的受益者,却也成为了受到社交媒体负面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。

占领头条的娱乐事件和明星八卦,吸人眼球的娱乐短视频,各类强情绪、高刺激的内容,再以碎片化的形式,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信息流中,让人应接不暇,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。

而时间一久,大家也就习惯了这样纷繁的信息世界,并且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简单、快速的线性处理模式。

《校影迷雾》剧照

然而,变化永远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来临,并且比想象中剧烈:

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,不如乐观者所想那般转瞬即逝,而是持续到现在,通向不知何时终止的未来,深刻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。

与疫情这个最大变数相伴而来的,还有不断涌来的“黑天鹅”事件。战争、自然灾害、空难,似乎每次拿起手机,都可能面对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,打破年轻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想象。

《我的天才女友》剧照

时代的变化震动到日常,从宏大到细微,在这代人的世界里,处理无常成为了青春生活的一部分。

小到和朋友的聚会、一次出远门、去教学楼上课,大到准备了好几年的求学之路、期盼已久的工作机会,甚至是家人朋友的健康,都被不同程度地影响。

从那些热门的讨论中,或许也能窥见一些变化:“小镇做题家”的无奈,“内卷”的火热,到“躺平”“摆烂”的声音,还有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考研、考公……

这些话题本身,或许并不是应对变化的解法,但它们的确反映了青年世代的情绪之变——普遍的迷茫、困惑与焦虑,急需抓住一个可见的、稳定的解决之道。

而现实是,年轻人很难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法。

《我的解放日记》剧照

之前熟悉的秩序消失了,依赖的处理方式也不再有效,手机屏幕轻轻往上滑,或者关闭窗口,沉溺于一把游戏、一个综艺、一顿美食,都不再能把问题消化掉。而想要向内求索,却也可能是一片荒芜。

在这样的精神危机时刻,什么才能帮助自己重建内心的秩序?什么人可以告诉自己应该如何选择?

年轻人开始寻找答案,苦求帮助。

03

文学,意料之外的回响

越是在变化剧烈的时候,那些海纳百川、根基深厚的事物,越能够脱颖而出,成为人的依托。

这时候,B站五四的视频,把重心放到了文学与作家身上,正巧就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答案。文学,尤其是经典文学,正是能够在困顿时候收留、安慰和指引年轻人的通路。

经典文学这四个字,对很多人来说,都已经有些陌生了。

其实,每个人都曾经接触过文学。小学开始,人们就在课本上读沈从文、鲁迅,背诵唐诗宋词,也主动或被迫地买了四大名著。

《我的天才女友》剧照

不过,很少有人会真正对文学投注热情,大家记得的,可能大多是那套“边塞诗人被放逐后孤苦愤懑写诗抒情”的模板,买回家的经典文学,也大概率被束之高阁,渐渐蒙尘。

在主流的讨论中,文学也一直是小众的,有太多比它更新鲜有趣的事物,吸引着年轻人的注意。

然而,在外部世界的强烈冲击下,文学反而渐渐回到青年的视野中。

在这次通过B站和年轻人对话前,莫言也早早就活跃在冲浪世界。去年8月,他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,简介是“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”。年轻人在后台向他提问,他会语音回复,从人生困境到人际交往,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聊开来,偶尔还有让人捧腹的妙答。

莫言在公众号回答年轻人“是不是要烫头”的提问

今年,莫言的代表作《生死疲劳》再版,点燃文学市场。他和自己的好友,另一位颇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家余华一起出现在直播间,把新书发布变成相声现场,贡献了不少出圈对话。

说到看完莫言作品的感受,余华忍不住爆“国粹”:太牛x了。他也吐槽老友,随意更改自己写小说的时间,原本只花了43天写了50万字,被批评了,就马上改口,说花了40年。

余华,更是最近年轻人追捧的顶流“段子手”作家。

从第一天上班故意迟到两小时,“就知道这个地方来对了”的弃医从文的故事,到小时候装病被当医生的父亲割掉阑尾,“我们家已经没阑尾了”的吐槽,他的各种幽默采访,经典语录,都在网上疯狂传播转载。

“段子手”余华

不同于其冷冽严肃的文字,作家的形象更多亲切有趣,这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,却也不失深意。在举重若轻的表达中,作家把朴素有力的态度传递出去,这也反哺到作品上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真正去读他们的书。

莫言的《生死疲劳》,从上市到现在,一直霸榜各大图书销售榜。而余华的代表作,只有12万字的《活着》,版税高达1550万,单本销量在2020年已经超过2000万册。

在以年轻人为主的很多互联网讨论空间中,也能看到这些经典文本的身影。火遍网络的节目《谭谈交通》里,有一位身世凄惨的大爷,他的经历频频让人想起《活着》的主人公福贵 ,也被网友称为“福贵大爷”。

《谭谈交通》里的“福贵大爷”

在新时代,经典文学就像水波,不断荡漾着涟漪。

社交媒体上,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起文学,去第一次读,或者是重读鲁迅、契诃夫、张爱玲……这些熟悉的作家名字,不再是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闪而过,他们开始认真阅读作品本身,向文学和作家发问,也从中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回响。

诚然,文学作品本身并不会说话,但那些丰富辽阔的故事,能拓宽青年对人生际遇的想象,也锻造了他们理解复杂现实的能力。

专心地投入这些叙述中,既能让人短暂地离开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,沉浸于完整的、不和任何流行相关的叙事中,获得一种全情投入的心流体验。

《编舟记》剧照

同时,从文学又回到飘摇现实中的人,也拥有更加充沛的内心。因为彼时,他知道,自己曾经在一段文字中被支持,不会是独自前行;他也知道,任何时候,只要打开一本文学作品,投入其中,焦虑和不安都能得到安置。

或许,对于陷入迷茫的年轻人来说,要的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,而是能够持久稳定地投入其中,并且能得到精神支撑的东西,这正是文学所能够抵达的。

在一个答案在风中飘的时代,文学正是伴人稳住重心,逆风而行的支柱。而不论世界如何变化,总有年轻的身影能抓住这股力量,坚定前进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
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