巩义新媒体

用户登录

首页

首页

资讯

查看

1946年上海一小伙到太岳寻亲,见到傅涯:阿姨,我是陈赓的儿子

2022-05-20/ 巩义新媒体/ 查看: 214/ 评论: 10

摘要1946年11月的一天,一个交通员走到太岳军区司令部旁边的房屋门前,大声地朝屋里面喊道:“傅涯同志在吗?”傅

1946年11月的一天,一个交通员走到太岳军区司令部旁边的房屋门前,大声地朝屋里面喊道:“傅涯同志在吗?”

傅涯是陈赓大将的夫人,她听到声音,立马抱着刚满一岁的儿子走了出来。只见交通员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,一男一女,男的17岁,女的24岁,两人的容貌有点相似。傅涯说:“欢迎你们,快进屋坐。”

那名17岁的小伙子赶忙走到傅涯面前说:“阿姨,我是陈赓的儿子。”

傅涯一听,心里想,两人结婚三年来一直很幸福,陈赓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个这么大的儿子?他到底是谁?

他确实是陈赓的儿子,并且是长子,名叫陈知非。那名女同志是他的小姨王璇梅。她们从上海辗转十几个地下交通站,终于到达了这里。陈赓与陈知非十几年未见,他们的故事要从陈赓的婚姻状况说起。

别出心裁地求婚

陈赓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王根英,她出生于上海市郊,家境贫苦。1923年,共产党开办了工人夜校,17岁的王根英在怡和纱厂工作,参加了夜校的学习。

一天晚上,一位戴着眼镜、英姿勃发的年轻人走上讲台。他讲课引经据典,内容精彩,王根英和工人们听得很起劲。这个年轻人就是陈赓,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,经组织安排到上海执行任务,夜校请他当临时教员。

课后,王根英和工人们经常向陈赓请教各种问题,陈赓耐心细致地解答。此后数日,陈赓觉得王根英有革命热情,洒脱大方,不禁爱上了王根英。

陈赓向王根英表明了心意,王根英说:“我还小,想多学习文化,暂时不想谈感情。”后来,工人夜校被军阀势力查封了,陈赓被组织调离了上海。他继续参加革命,报考了黄埔军校,又被组织安排到苏联深造,于1927年2月学成回国。

王根英在夜校学习之后,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被点燃,全身心投入革命,她组织工人举行大罢工,参加五卅运动的罢工游行和工人的武装起义。

1927年,陈赓和王根英再次相遇。他们同为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,参加会议,讨论问题。一别四年才相见,24岁的陈赓觉得机不可失,他决定这次一定要追到王根英。

敢想敢做的陈赓在会场写了一张纸条:“王根英同志,我爱你,我郑重向你求婚。”

写完后,他让身旁的同志把纸条传给了王根英。王根英看了纸条后,什么都没说,就用唾沫把纸条贴到了墙上。

陈赓看到,心想:“你不理我,那我继续写。”他写道:“王根英同志,我爱你,请求你做我的妻子。”纸条递给王根英后,王根英还是没有反应过来。

陈赓也不气馁,又写了一张:“王根英同志,我发誓一定要与你成为革命伴侣。”

陈赓一连递过去的几张纸条,王根英都把它们贴到墙上。一旁的同志看到陈赓写的求爱信,笑得前仆后仰。

一会儿整个会场都知道了这件事。王根英十分尴尬,大会一结束,她就跑掉了,陈赓不知所措。

周恩来知道这件事后,把陈赓叫到自己家里。他说:“陈赓,你看上去文质彬彬的,做事却这么鲁莽,感情是私人的事,你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表白,会让人家下不了台。”

陈赓虚心地接受了批评,他改变了表白的方式。同时,周恩来夫妇帮忙与王根英沟通,这一次王根英同意了。

1927年5月中旬,陈赓与王根英在武汉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。新婚后不久,因为革命的需要,两人就分别奔赴各自的战场。

经历了四年的等待,陈赓和王根英终于喜结连理,革命者的爱情故事既浪漫又真诚。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,他们还未品尝够爱情的甜蜜,就忍痛别离。

聚少离多

陈赓与新婚妻子王根英分别后,与周恩来一起去了江西九江,筹划和参加了南昌起义。起义军撤出南昌前往广东时,陈赓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,左腿中了三颗子弹。他历尽艰险,经过汕头、香港,于十月中旬赶回上海。

陈赓一到上海,赶紧与王根英见面。见到重伤的丈夫,王根英既欢喜又心疼,她在家里精心照顾陈赓,并马上帮陈赓与党组织接上了头。

在党组织安排下,陈赓住进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。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王根英的精心照料,陈赓多处骨折的腿痊愈了。

1928年4月,党组织安排陈赓在上海特科负责二科的工作。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,王根英特意接来年幼的妹妹王璇梅和弟弟王鑫昌,四个人住在一起。

1929年,王根英生了一个儿子,陈赓非常欣喜,他为孩子起名叫知非。

由于陈赓的特殊工作,他们多次搬家。王根英每次选择的住房均有三四个出口,以便危急时脱身。她全力帮助丈夫开展情报工作,细致观察周围的情况,同时对弟弟妹妹进行保密教育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中,陈知非慢慢长大,王根英从不告诉他爸爸的姓名和身份。

有一天,三岁的陈知非一个人跑到街上玩,他看到租界的巡捕身上挎着枪,样子很神气。他忽然想起爸爸压在枕头下的枪,就说道:“我阿爸也有枪,你的枪没有阿爸的枪好。”

巡捕马上盯紧知非,跟他到了他家门口。王根英有一会儿没见到孩子,刚出家门就遇到巡捕。

巡捕问:“你家有枪吗?”机智的王根英立即明白是孩子说的,她马上回答:“有啊,前几天他阿爸给他买了玩具枪。”

巡捕看她是上海人家的打扮,一口上海话,神情也自然,就没有继续追问,转身走了。

1931年4月,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,党组织遭到很大的破坏。周恩来迅速让陈赓前往天津工作。一段时间后,组织安排陈赓赴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工作,王根英继续留在沪东区工作。她担任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,领导和组织工人斗争运动。

陈赓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负重伤,1932年11月,组织安排他回到上海治疗。夫妻两人相见,百感交集。这一次,陈赓又住进牛惠霖骨科医院疗伤,经过精心治疗,他的腿伤痊愈。

党组织决定安排他们夫妇一起回中央苏区工作,得知这个消息,王根英非常兴奋,她做好了动身的一切准备。

天人永隔

不料,陈赓在动身之前被叛徒出卖,于1933年3月24日突然被捕。

当时,王根英正在闸北的一家酒楼上开会。听说丈夫被捕,她十分焦急,怀抱陈知非匆忙下楼,却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。年幼的陈知非额头碰在楼梯上,鲜血直流,长大后额头上还有一个明显的伤疤。

一段时间后,陈赓被中共营救出狱,他赶紧回到上海原住处寻找家人,可是家中已空无一人,他神情暗淡地离开了。

无独有偶,王根英也因叛徒出卖进了监狱。她在狱中十分坚强,组织战友们一起做绝食斗争,直到三年后被周恩来营救出来。

出狱后,周恩来亲自带着王根英到西安,又转到云阳见到了陈赓。患难夫妻见面,二人悲喜交加,他们长谈至深夜,相互诉说离情。几天以后,王根英去延安学习。陈赓被任命为八路军386旅旅长,率部东渡黄河,两人再次分开。

1939年1月14日,陈赓与王根英在战地意外相逢,陈赓喜出望外,抱着妻子一连转了几个圈,他大声说:“天上降下个王根英,真是一大喜事。”一旁的战友们哈哈大笑。

两人仅团聚了三天,就再次分离。王根英被安排到财经干部学校任指导员。

离开的那天清晨天气寒冷,王根英拿出亲手做的一件棉坎肩,披在陈赓身上。面对再度离别,陈赓依依不舍。王根英笑着说:

“我们又不是第一次分别了,等赶跑了鬼子,我们肯定会团聚的。”

陈赓目送妻子离开,他们都不知道这次的分开竟是永别。

1939年3月8日,王根英在执行任务时遭遇日军,寡不敌众,壮烈牺牲,年仅33岁。

当时陈赓正在指挥战斗,当他收到妻子亡故的电报时,泪水滚滚而落,他强忍着悲痛指挥完战斗。到晚上,陈赓一个人哭了好久。

王根英牺牲后,陈赓对战友说:“我要为她守孝三年。”陈赓说到做到。

傅涯了解了陈赓的感情经历后,被他的痴情感动,她经常默默关怀着陈赓,陈赓也感觉到了傅涯的情谊。后来,邓小平牵线,两人于1943年2月结为夫妻。

结婚前,陈赓对付涯说:“我是个有过去的人,我忘不了王根英,并且我一直在到处寻找我的儿子。你能接受我的过去吗?”

傅涯说:“王根英为革命献身,值得你永远铭记。你放心,我会和你一起寻找孩子。”

陈知非的成长历程

王根英执行任务被捕当天,为了陈知非的安全,王璇梅带着四岁的他跑回了父母家里。

这天晚上,陈知非没看到妈妈,就哭喊着要找妈妈。可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有见过妈妈。此后,他跟着外婆和大舅、小姨一起生活。

家里贫穷,为了不饿肚子他当小报童,每天清晨四点起床拿报纸,然后到街头叫卖,每天要卖50份报纸。

后来陈知非在街头擦皮鞋。外婆时常搂着他落泪:“可怜的孩子,这么小就要挣钱养家,什么时候你爸爸妈妈回来就好了。”

抗战爆发后,陈知非的生活更加艰难。祖宅被日军的飞机炸毁,外公在郁闷中去世,一家人只好到郊区租旧房子住,这一住就是八年。

1946年,陈知非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。

有一天,大舅对他说:“你去换干净的衣服,一会儿我带你去照相。陈知非正纳闷:“为啥要照相?”原来,陈赓多次托上海的地下交通员寻找陈知非大舅一家的下落,并寄来了一封信。信上嘱咐交通员找到陈知非后,一定要寄一张照片给他。

多年没有父亲消息的陈知非,得知父亲一直在关心自己,心里很激动,他特别希望能见到父亲。陈赓收到儿子的照片之后,指示交通员护送陈知非到太岳军区。

于是,这年10月,陈知非和小姨王璇梅从上海动身,在交通员的护送下,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奔波,到达太岳军区。陈赓在外面开会,傅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,专门为他们杀了一只鸡。

陈知非在与傅涯交谈中,明白了父亲对母亲和自己的爱。他没有责怪父亲,又娶了妻子,反而对关心父亲的傅涯阿姨十分感激。

久别重逢

几天后,陈赓回到家中,傅涯说:“快看看谁来了。”陈赓进屋一看,是长子陈知非,父子二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。晚上,陈赓和儿子睡在一个屋里的炕上,说了很久的话。

陈赓向儿子讲述了王根英的经历,:“你妈妈是个优秀的共产党人,她死得英勇。在延安开党的七大时,会场上还悬挂了你妈妈的照片。”

过了几天,陈赓问儿子:“想干哪一行?”陈知非说:“我要参军。”陈赓说:“建设新中国需要人才,你应该加紧学习文化。”陈知非点点头。在陈赓的安排下,陈知非和王璇梅都到华北大学学习。

陈知非原来没有上过大学,到大学后学习十分刻苦。老师们知道他过去的经历,热心帮助他补习。他的进步很快,一年之后,他就能跟上学习进度。

1952年,陈知非从华北大学理工学院毕业,先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技术员,后来又在中国航天工业部工作。他结了婚并有了孩子,在北京安家。陈赓和傅涯共生了四个子女,陈知非对待他的弟妹十分慈爱。

解放后,陈赓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,为新中国选拔、培养了一批军工人才。1955年,他被授予大将军衔。

1961年春,陈赓出差上海时,心肌梗塞复发,不幸病故于上海。陈知非与弟妹一起从北京飞往上海,和父亲告别。在哀悼会上,他叫一声爸爸,然后放声痛哭。

父亲去世后,陈知非一直谨记父亲生前的话:“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。”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,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,成为我国航天部门杰出的人才。

2020年,陈知非在北京病逝,享年91岁。

战争年代,革命志士为了国家解放、人民自由奋不顾身、前仆后继,许多人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当地的老百姓,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。

战争后再回头找,有的就失去联系了。像陈知非这样的革命后代,还能再回到父母身边,也算是了去了老一辈革命者的一桩心愿。这些革命家的子女,他们继承了父母的革命精神,为祖国的建设兢兢业业地工作,有一份光,发一份热。

END.

【文|海风】

【编辑|丹尼尔李】

【排版|毛毛雨】


http://www.ttchushu.com/hzcbs/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
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